立冬至,阳气藏、阴气盛,人体养生需顺应时节,为冬季健康筑牢根基。
一、饮食调养:温补与健脾并重
1. 温补阳气,抵御寒邪
立冬后,气温骤降,人体易受寒邪侵袭,导致肝胆脾胃功能失调。饮食应以温补为主,多食用羊肉、牛肉等红肉,搭配枸杞、红枣等食材,可温补气血、暖胃驱寒。例如,当归生姜羊肉汤是经典温补方剂,当归补血养血,生姜温中散寒,羊肉补益脾肾,三者合用可增强人体抗寒能力。对于阳虚体质者,可适量加入核桃、桂圆等温性食物,但需避免过度温补导致“上火”。
2. 健脾益胃,促进消化
脾胃为后天之本,立冬后饮食应注重健脾益胃。山药、薏米、芡实、白扁豆等食材具有健脾功效,可煮粥或炖汤食用。例如,山药薏米粥可健脾祛湿,适合长期湿气重的人群。同时,需减少生冷油腻食物摄入,避免加重脾胃负担。生冷食物易伤脾胃阳气,油腻食物则不易消化,二者均可能引发腹胀、腹泻等症状。
3. 滋阴润燥,平衡阴阳
冬季气候干燥,易出现咽干、鼻干、皮肤皲裂等症状。此时可适当食用滋阴润燥之品,如百合、银耳、蜂蜜等。蜂蜜性平,具有补中润燥作用,但血糖异常者需控制摄入量。此外,立冬后应减少咸味食物摄入,避免肾水偏亢、心阳不足。可适量增加苦味食物,如芹菜、莴笋,以助心阳,制约温补食物的温燥之性。
二、起居调摄:顺应自然,藏养阳气
1. 早睡晚起,保证睡眠
《黄帝内经》指出:“冬三月,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。”立冬后,起居应遵循“早睡晚起”原则,保证充足睡眠。老年人可待日出后起床,以鼓舞阳气。
2. 腹部保暖,防寒保温
立冬后天气寒冷,腹部易受寒邪侵袭,引发脾胃不适。需适时增添衣物,夜间睡眠盖好被子,防止腹部受凉。
3. 适度运动,增强体质
冬季锻炼不可少,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阳气耗散。立冬后,可选择散步、太极拳、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,以微微出汗为宜。运动前需充分热身,避免肌肉拉伤。运动时间宜选择在白天气温较高时,避免清晨或夜晚寒凉时段。
三、中医外治:温阳通络,调理脏腑
1. 艾灸:温阳健脾,和胃理气
艾灸是立冬后调理肝胆脾胃的常用方法。足三里为胃经合穴,艾灸可补中益气、健脾和胃;中脘穴位于胃部,艾灸可缓解胃脘不适;脾俞穴属膀胱经,艾灸可调理脾脏功能。
2. 刮痧:疏通经络,祛湿散寒
立冬寒邪易侵,刮痧可疏通经络、活血化瘀,将体内寒湿瘀秽宣泄而出,增强体质,助你安然过冬。
立冬时节,以科学养生之法精心调护肝胆脾胃,藏养阳气、温润身心,方能开启健康美好的冬日篇章。